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0-5-28
蘆筍片的利潤率是1300%,恩丹西酮零售利潤達2000%。近日,央視《新聞1+1》接連曝光兩種治癌藥品在醫院零售價格比出廠價大幅提高,暗藏暴利。
就在日前國家發改委宣布,要進一步采取四項措施加強藥品價格管理,加大對流通環節惡意加價,牟取暴利行為的打擊力度,進一步降低虛高的藥品價格的時候,就在整個國家正在推進新醫改的背景下,央視的曝光無疑令藥價虛高的爭論再次提到風口浪尖。
看不起病的真相貴價藥背后咋舌的利潤
癌癥輔助治療藥蘆筍片,出廠價15.5元,經過諸多環節賣到患者手中時,價格漲到213元,利潤高達1300%,被網民稱為“瘋狂的蘆筍片”。上周,湖南省湘雅二醫院“暴利藥”事件經央視等媒體曝光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據了解,蘆筍片在2004年就進入了湖南省的醫保目錄,2006年湖南省物價局公布的零售價就已經高達160元,2007年在政府集中采購藥品的招投標過程中,湖南省物價局向社會公布的銷售價是218元。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認為,出廠價15.5元的蘆筍片賣到213元,重要原因是藥品投標報價指導價定得過高。
幾天前,湖南省成立了由省糾風辦牽頭,衛生、物價、藥監、工商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調查蘆筍片事件暴露出來的相關問題。
但是創造1300%利潤率的蘆筍片絕非獨孤求敗,央視在26日的節目中,披露了恩丹西酮的更大價格虛高。
有國家正式批號的恩丹西酮原料藥,每公斤的市場價為6萬元,可以分裝12萬5000支,8毫克的針劑,平均每支的原料成本不足一元,加上包裝及工資、管理等費用,成本也不到四元,而在醫院的零售價卻是每支80到90元。
陜西省物價局的網站上,輸入恩丹西酮,我們就可以清楚地查到一支恩丹西酮的最高零售價為84.80元。也就是說,如果以出廠價為基準計算,這個藥的利潤率高達2000%左右,比我們此前曝光的蘆筍片還要暴利。
目前發改委就正在全面摸底排查,尋求治理藥價的良方。
醫改后價格已有下降成本4元廣東采購價利潤率600%
這種恩丹西酮在廣東的利潤率如何?昨日,記者在廣東省醫藥采購平臺上了解到,一種石家莊產的“鹽酸昂丹司瓊(恩丹西酮別稱)氯化鈉注射液”,含8毫克恩丹西酮,入圍采購價為26.866元,算上發改委規定醫院可以提高15%,零售價也遠低于央視曝光陜西省一支恩丹西酮的最高零售價為84.80元的水準。但根據央視“每支成本不到四元”的說法,利潤率仍高達600%。
在一個自稱該藥總代理的“廣東金×嶸醫藥有限公司”網站上,該藥在2008年的零售價高達94.80元。該藥在廣東省價格信息網能夠查到的最近的“1998年國家計委辦公廳關于對鹽酸恩丹西酮等4種新藥價格的批復”,顯示,同樣是8毫克的鹽酸恩丹西酮針劑,當年16支的零售總價高達880元。
廣東金×嶸醫藥有限公司一名姓彭的經理否認了該公司網上94.80元零售價的說法,他一口咬定賣給醫院就是按照“入圍采購價為26.866元,算上發改委規定醫院可以提高15%”來計算的,他還告訴記者,“如果你有門路幫我們推銷給大醫院,我們最多可以給你返還采購價的60%,但醫院仍舊是按采購價購買。”
都在喊冤枉高額利潤被誰榨取了?
虛高暴利依然存在,這種動輒幾百上千利潤率的藥品,誰中間獲利最大,利益都被誰瓜分了?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表示,正常說,大多數藥品從工廠出來要賣給批發公司,批發公司可能是一層,也可能是兩三層,例如由北京的一個藥廠給了北京的一個批發公司,北京批發公司再把這個藥品調給上海的批發公司,上海的批發公司再調到上海下面縣里的公司,縣里的公司送到縣里面的醫院,這是比較多的環節了。
“這里面很多的銷售環節,整個銷售環節有這么多層,這么多層,只能說明整個參與到這個過程中的人都要得益,每一級流通都一定要增加成本,”于明德說。
于是當市民拿著遠高于成本的貴價藥心理極不平衡的時候,醫院也會喊冤枉卻遠遠“醫院拿到的只是15%的加價提成,這是符合發改委規定的”。
“一般這些虛高都是出現在像治療腫瘤這樣的專科藥,藥店賣的普通藥沒可能出現這種1000%以上的虛高”,在廣州長期從事藥品代理的陳先生卻為認為,不能將所有歸咎于流通環節的藥品代理。“首先,藥廠投入研發的設備、腦力會有成本,不能光用原料成本計算利潤率,這樣算出的利潤率肯定偏高。另外,在流通環節中,如果涉及二三級城市,又需要從一級代理轉給二、三級代理再轉給商業公司送到醫院,成本自然上升。最后,醫院的采購價也是政府組織招標后確定的,如果是暴利,政府也要負責。”
陳先生提到,經過一系列流通環節,最后藥品在進入醫院的時候,醫院要不要采購這種藥,可能醫院的領導有發言權,醫藥的藥劑科或藥室委員會的人有發言權,最后醫生的處方把藥開給病人,開多還是開少,他也有發言權,“這些發言權決定了哪些藥能夠進到醫院,哪些藥能夠銷到患者的手中,這些都涉及到利益,也即常說的回扣,這部分錢,也只能算到藥價的成本里面。”
也就是說,只有“高定價”才有“高回扣”的可能。據估計,醫生回扣部分占藥品零售價的20%左右。
限高失靈出路在醫藥分家
為了防范藥價虛高,目前國家直接對一些基本藥品進行定價,或者提一個指導價格。大部分藥品則采用統一招標采購,讓醫院在入圍藥企中挑選,醫院再在規定的采購價上最高提價15%,作為最高限制零售價。
問題是,目前央視曝光的兩種暴利1300%以上的藥品,其政府指導價或最高限定零售價都已經與曝光的暴利水平相差無幾。
“藥價虛高,重要原因是藥品投標報價指導價定得過高”,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認為。
對此,當時湖南省物價局的解釋是,沒有及時了解到相關信息。由于蘆筍片是外省獨家生產,只在醫院銷售,這給招投標指導價的確定帶來了困難。
但業內人士指出,藥企一般只有20%的利潤,他們明知大部分利益都被出廠后的環節賺取了,但仍然會樂于定價偏高,而且已經和醫藥代理、醫院形成攻守同盟,這已成為行業的潛規則,
“藥品市場從這點看也具有商品屬性,整個市場都已經形成一種規律模式,所以招標時各個代理公司提的采購價都相差無幾,最后入圍的采購價自然被整體托高了,政府也只好遵從。”金康藥房總經理鄭浩濤表示,藥廠也知道自己被別人賺了大頭,但藥企自身的銷售實力有限,也沒有能力逐家去各個大小城市做醫院工作,這就給層層不同的醫藥代理等流通環節利潤尋租的空間。
廣州市醫藥行業協會的專職副會長成昭云表示,利益環環相扣,關鍵在于政府要加大醫療醫藥和社會福利的投入,這樣對醫院和藥企都有一定的扶助,讓市民用得起貴藥,另外也使醫院脫離靠藥盈利的模式,減少醫藥代表為討好醫院形成的灰色成本。
他表示,中國的藥品發展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還很大,研發水平整體還不高,說藥貴,外國的藥更貴,但市民承受得起,這里面因為社會福利跟得上,醫保制度可以允許人們消費比較高價的藥,這樣藥企也能更有利潤投入研發。二要真正實現醫藥分家,醫院不靠賣藥盈利了,各級醫生和代理也減少了層層尋租的空間,這種形成藥品采購價的隱性成本也下降了,醫生對病人也更能對癥下藥,不為利益所導。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