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0-3-15
就國藥整合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下稱“上海醫工院”),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下稱“國藥”)董事長宋志平日前首次表態:“‘兩會’后國資委簽字,預計之后一個月正式公布。”這意味著上海醫工院將有望于今年5月前并入國藥。
作為央企序列中唯一的醫藥行業科研院所,上海醫工院曾先后隸屬中央企業工委、國務院國資委,滬深股市醫藥板塊中有3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輸出的科研成果作為主要產品,2010年目標營收15億元。
在宋志平對國藥的設計中,醫藥研究是國藥目前必須重點彌補的一環——“只有醫藥研究進入,國藥才有可能成為中國最大的醫藥健康平臺”。“現在國藥80%的利潤來自商業,如果能在研發和工業上有進步,那國藥的整體實力就不可同日而語了。”采訪中,一位接近國藥的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由于上海醫工院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國藥對其非常看重;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自身良好的地位和發展前景,上海醫工院方面對重組一事并不熱衷。
相關搜索: 病床 移動信息車 輸液椅 藥柜 搶救車 醫用椅子 護理用品
上海醫工院2008年銷售收入9.1億,下屬兩家工業企業:現代制藥和上海現代藥物制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業績也很好。而上海醫工院方面認為,盡管國藥“科工貿”一體,但長期以來,一直長于商業,在研發等方面并不具備很大優勢。
更重要的是,如果重組進入國藥,就意味著,上海醫工院作為央企一級序列研究機構的身份將不復存在,而必須變為國藥集團下屬二級子公司。
“此外,按照國藥目前對自身業務模塊的梳理整合趨勢,醫工院并入國藥后,其下屬的現代制藥是否會被劃入國藥專門負責工業的集團工業部,也很難預測。”前述人士告訴記者。
與之相關聯,中國醫藥集團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下稱“川抗所”)劃轉上海醫工院一事也開始浮出水面。作為我國主要的藥物研究開發機構之一,川抗所在眾多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重大品種產業化方面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僅丁胺卡那一項已累計為國家創造數十億元產值。
由于1965年由上海遷成都建所,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歷史上,川抗所就屬于上海醫工院;對國藥來說,集團內相同業務必然要整合在一起,這樣才有集團資源聚集的優勢。(搜狐健康)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