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24-10-25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精神,根據《上海市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要求,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中醫藥管理局決定開展重點領域中醫特色病種建設項目,現將申報要求通知如下。
一、建設目標
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中國行動中的作用,以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為指引,以本市“區域+專科”中醫醫聯體為紐帶,在原有“一區一品牌”基礎上,夯實區級中醫類醫院作為區域中醫藥服務龍頭地位,發揮中醫藥在防、治、康和治未病等方面的優勢,構建中醫藥全程健康干預和管理體系,提升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重點領域中醫特色病種(以下簡稱“重點病種”)的中醫藥診療服務和健康管理水平,為夯實“頂天、強腰、立地”中醫藥服務體系提供支撐,服務健康上海建設。
二、建設內容
(一)建設一個服務網絡。以重點病種為牽引,發揮區級中醫類醫院平臺作用,主動對接區域中醫醫聯體、專科聯盟牽頭單位和多學科交叉團隊,聯動區域內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中醫藥特色巡診站點等基層醫療機構,優化分工協作機制,制訂完善分級診療、轉診方案,推進號源下沉、檢驗檢查互認等工作,建設完善各級醫療機構共同參與,分工明確的重點病種中醫藥全程健康服務網絡。
(二)推廣一套全流程中醫藥健康服務方案。在國家相關中醫藥防治規范、方案基礎上,積極發揮中醫藥在療效提升、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治并發癥中的特色和作用結合區域人群和醫療機構特點,制定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重點領域中醫特色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中醫藥方案。發揮區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作用,加強區域內相關醫療機構中醫藥方案和特色技術培訓,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重點病種中醫藥服務的規范化和同質化。
(三)開設一個專病門診。區級中醫類醫院根據本院專科特色和上級醫聯體資源下沉情況,圍繞重點病種建設專病門診,挖掘整理中醫藥治療經驗和特色療效,規范精準診療,鼓勵開展多學科聯合診療,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成立專病門診醫師團隊,支持網絡成員單位開設專病門診,與社區中醫特色專病專科、市級名中醫工作室基層工作站等加強聯動,形成協同示范效應。
(四)組建一支專家指導團隊。依托醫聯體牽頭單位專家或市、區名中醫工作室專家資源,通過專家團隊下沉、專業人員培訓等方式,對區域內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重點病種培訓和指導;加強對重點疾病中醫藥干預技術的創新研究,推廣效果確切、易于開展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重點病種中醫藥技術優勢和管理能力。
(五)形成一套評價方法。完善重點病種門診和住院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優化患者管理功能,梳理整合網絡內成員單位相關病種診療信息,建立病例研究數據庫,制定中醫藥預防、治療、康復全過程中醫藥服務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協同區域資源系統開展相關病種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評估。
三、申報條件
重點領域中醫特色病種建設項目申報醫院原則上應為區級中醫類醫院,項目負責人應為院領導;重點病種中醫特色鮮明,臨床療效確切,人才結構合理,中醫藥學術傳承和創新具備一定基礎,在區域內具有較好影響力。
四、申報名額
每個區1個申報名額(浦東新區2個)。每家醫院申報重點病種不超過2個,并聯合區域內不少于5家基層醫療機構。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已牽頭建設區內中醫醫聯體并取得成效的區級中醫類醫院。
五、建設周期和經費支持
項目建設周期2年。根據突出重點、兼顧重點病種分布、分層擇優支持的原則,每個項目市級資金支持原則上不超過30萬元。各區和項目單位應分別給予不低于市級財政的配套經費支持。
六、申報程序
(一)項目申報單位根據申報條件,積極組織申報。制定明確的建設目標、主要任務和考核指標,并填報《重點領域中醫特色病種建設項目申報書》。
(二)各區按照分配名額確定推薦項目,經審核后將《申報書》(紙質版一式7份并附電子版)于2024年11月6日前統一報送至上海市中醫優勢病種建設管理辦公室。逾期不予受理。
市衛生健康委中醫監管處聯系人:鄭老師 王老師
聯系電話:23117924 23117929
市中醫優勢病種建設管理辦公室聯系人:施老師 張老師
地址:徐匯區宛平南路725號龍華醫院1號樓823室
聯系電話:64875390
郵箱:shzyysbz@163.com
轉載自-上海衛健委官網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