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企業醫院占據醫療資源半壁江山的工業城市,如何統籌城鄉,將優質的城市醫療資源覆蓋到縣區農村?安徽省馬鞍山市走出了一條新路。
據介紹,作為工業城市的馬鞍山,企業醫院一度占據了全市醫療資源的半壁江山。市級公立醫療機構除市人民醫院外,其余幾家醫院規模偏小、技術力量不強、服務水平不高。為實現公立醫院有限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馬鞍山選擇了一條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
一方面,組建馬鞍山市立醫療集團。2008年,在整合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醫院、中醫院、傳染病醫院和昭明社區衛生服務站5家市屬醫療機構資源的基礎上,成立了市立醫療集團,作為獨立法人,按照市政府授權,履行政府辦醫職能,對下屬5家醫療機構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集團下屬各醫院在人員技術力量、醫療設備設施等方面實行資源共享;集團核心醫院則為龍頭,實施品牌戰略,帶動和提升其他成員醫院的競爭能力,有效發揮了公立醫療機構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的主導作用。
另一方面,優化配置市立醫療集團內部資源。充分利用市立醫療集團人、財、物統一管理的體制優勢,對下屬各醫院的學科、人員及設備等方面進行合理調整,先后成立臨床檢驗中心、藥品器械采購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康復醫學中心和兒童醫學中心,正在籌備成立腫瘤分院,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
同時,圍繞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目標,馬鞍山市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原則,著力健全和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首先實施縱向服務一體化,即將優質的城市醫療資源,從中心城區向縣區、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延伸覆蓋。據介紹,2009年,馬鞍山市立醫療集團與市郊兩所鄉鎮中心衛生院開展了托管試點,將其財務、人事和醫療等工作納入集團進行統一管理,幫助其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下一步,集團還將陸續對全市其余的鄉鎮衛生院開展托管,形成全市“縱向一體化”的醫療衛生管理模式,把先進技術、服務理念、管理模式延伸覆蓋到鄉鎮衛生院,積極推進雙向轉診、社區首診、醫生多點執業試點制度,讓農民在家門口享受到城市大醫院帶來的優質服務。
此外,落實基層服務提升化。據悉,近3年來,馬鞍山市各級財政已累計投入3000萬元,提前一年半時間完成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任務,覆蓋率達到100%。在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上,目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達到82家,還成功創建了1個“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和7個省級社區衛生服務示范(中心)站。到今年底,馬鞍山將建成城區15分鐘、農村30分鐘就醫服務圈,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由“健全體系”步入“提升內涵”發展新階段。
(文本來源:新華網)